本帖最后由 古山客 于 2018-5-4 12:21 编辑
弥陀庵遗址猜想
《游天台山日记》批注 1.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凡"又"字开头,都是从前一处地址开始算起,筋竹岭庵到弥陀庵32—34里) 2.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从筋竹庵到弥陀庵这一路上有上岭和落岭,深山幽静、寂寥,有泉水轰动、轻风呜呜的声音,路上没有客人行走) 3.庵在万山坳中,(庵在山岗低凹处,并在道路一旁。) 4.路荒且长,适当其半,(这一段路行走的人很少,“其":代词,指,筋竹庵、天峰寺) 5.可饭可宿。(有一定规模的房屋,附近或许有村落,边上不远处一定有充足的水源,还应该有庄稼地维持生机) 6.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饭前和昨夜一直都在下雨,是早饭还是中饭没说明,因为到达天峰寺之前作者没提到过吃中饭的地方) 7.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到小溪坑底前先走一条有积水的山路和一条上岭,有上岭必先落岭,也就是说从弥陀庵出发到混水溪有十余里路,先走平路再落岭上岭再落岭到坑底,再沿坑边小路上到天峰寺,共30余里) 8.二十里,暮抵天封寺。(从小溪坑底〈混水溪〉到天峰寺二十里,并非弥陀庵到天峰寺的路程,因为作者没写“又"和“共"字,所以也就是说“二十里”没在弥陀庵开始计算里程,而是在“溪石渐幽”〈混水溪〉至天峰寺开始计算里程的。) 《游天台山日记后》批注 9.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路程与环境同第一次《日记》中描述相同。) 10.昔弥陀庵亦废。(遗址还在原地,但无人烟) 11.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村在山腰中,绝非坑底,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若不仔细观察就算路过这里也不一定能发现,这期间徐霞客很想找一处"可饭可宿"的地方,所以观察的比较仔细,徐霞客一直寻找到天峰寺,这一路上都没有“可饭可宿"之处。) 12瀹茗煮饮石上。(家里无条件留宿客人,只有煮点开水喝喝,甚至这里也没有其他村家,可能只此一户。应该就是烧鸡湾) 13.又十余里,(此“村家”至“天峰寺”的路程约12一14里。) 14.逾岭而入天封寺。(到天峰寺前起码要夸越过一座山。这条岭就是八辽至桐油树的古道,现在保存完好。) 注:筋竹庵〈大路下村〉至天峰寺,现在里程约19公里〈38里〉,徐霞客当年所描述的里程约70里。 徐霞客第一次行走线路: 筋竹庵一江家屋基一冠峰中学一泗州堂一十八岢一姜桶山一混水溪一溪下村一桐油树一天峰。 徐霞客第二次行走线路: 筋竹岭庵一江家屋基一冠峰中学一泗州堂一十八岢一烧鸡湾一桐油树一天峰。 弥陀庵遗址大概在上里坑后门山的十八岢。附近有小坑山泉,有粮田。 (供参考) 2018.4.30
|